诗人余秀华(《我爱你》余秀华)
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诗人余秀华相关的内容,今日小编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 诗人余秀华 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说,诗人余秀华又一次宣布退出头条了,我很是高兴。她早就应该走了。爱她的人,恨她的人,都应该欢送。
诗人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出生时因缺氧而造成脑瘫
我不理解很久了,她为什么还要赖在头条?过去,她在头条是有签约费的,而且还算可观。为了生活,穿穴入骨焊在头条都顺其成章,一如蹭流量的我。可如今机制废除(她第一次退出也是因为签约期到了),只能靠微头条一则几毛钱收益,还不够补贴电费,又何必依恋不舍苍黄反复?
至于说,整天和那几个人对骂,横枪跃马乐此不疲,直把头条变为撕架擂台,虽然在钟祥乡下遛狗之余,也能消磨时日,但那几位主明显就是吮痈舐痔欺善怕恶之流,人生第一要务就是要远离这类“正人君子”,即便把人骂得落花流水,博得“中国最善骂诗人”徽号,又云何可喜?
来自“澎湃新闻”的“赐号”
我一直假装是余秀华的“熟人”。这两三年来,我与她在私下确实也有不少交流,从五斗米到六神磊磊,拉拉杂杂什么都扯。
她大我10多岁,称为“老师”她觉得太端着不高兴,只好径称“余姐”以示尊重。这种尊重当然不是客套。她成名时,我还在念中学,一心想着读中文系,那会还抄过她不少诗,且逢人说项。按现在的话说,我是她“老粉丝”,满脸褶子兼油光满面的那种。
纪录片中的余秀华,在钟祥老家,
对她,我是早闻大名,但至今未曾一面。她的老家在湖北钟祥一乡下,与我常住城市仅有一个小时车程,说好路过时陪着逛逛东湖,至今也没成行;前年有一回,她受邀来汉办讲座,提出一块吃个饭,我瞧了导航觉得远也没去,至今抱歉。今年春节,除夕夜她写微头条感谢了几个人,不才忝列其末。虽然不晓得何事值得挂齿,可被人善意点名,终归铭感在心。
说这些,当然不是要攀附名人,甚或谬托知己,搞得她是我家阔亲戚似的,其实不是。说穿了就是一介普通网友而已,甚至“网友”都说不大上,更准确的表述是“吃瓜群众”。而且,如果不嫌我伪善,我要坦白的是,说这些的用意其实主要是借此说两点观感,谈一个“我心目中的余秀华”:
离婚数年后,还被各种无良营销号说事嘲讽
其一,余秀华是个极清高又极热情之人,让她看不起或令她恼的人,她会完全不屑一顾甚或用最不堪的话语辱骂,而且可以记仇三百年;但对于认为“还能讲讲”的人,她完全以赤子之心虚席以待全无设防。她是我接触过的最没心眼的成年人,造化弄人可堪哀惋的智力障碍人士除外。
其二,她非常懂得感恩,若受惠于人,即便是多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一直记念。当初,她之所以愿意加我,且忙余空隙也会闲聊一二,无非是因为我曾写过一篇文字,为她说了几句公道话,她从此记住了。两年前,我的公众号出了问题,她听闻比我还心急火燎,各种帮忙联络关系,也让我感受到了她极其仗义的一面。一个被残酷生活挤压到无路可逃的女人,乖戾又善良,无聊又自尊。
“诗人”之外,她还是湖北省象棋队队员
我一介盲流,没有任何可堪利用的地方,她都热肠古道直心快肠,遑论其它?有“诗人”骂她城府深,可至少我从来没感应到过。我知道,诗人圈还有人称她为“女侠”的。
有人说她是“泼妇”,这种观感也应该是符合事实的。她是很“泼”的,从没当自己是什么劳什子“诗人”,更没当自己是名人。外在的虚荣、纸糊的名誉,她通通不稀罕。
在余口中,前夫从不挣钱回家且常年家暴,最终她靠钱与之离婚
20年前,她只是湖北钟祥横店村的一个妇女,20年后她还是这么自认为的。“村民余秀华”,并没有因为会写几句歪诗,就立刻对着隔壁种菜为生的刘大妈,无端生出几份优越感来。名满天下已10多年的她,至今还会跟那些不入流的“诗人”吵架,煞有介事地吵、无所不至地吵、怒火冲天地吵、血脉贲张地吵、下流粗暴地吵,而且落人圈套把人越吵越有名,除了天真就是因为从没觉得自身高人一等。真正的蔑视,是一声“呸”都懒。
在她眼里,写诗不过就是一种心情抒发,跟有人爱看书有人喜欢KTV有人热衷半夜撒尿一样,不可能更高级。很多人规劝她,诗人该有诗人样,名人就该有名人范,这出发点就错了,完全以己度人。这些世间一切似乎都不合她的胃的人们,肉眼在阅读,心眼却是盲视的。前些日,我就跟一位好友开玩笑说,你与其耍嘴皮给人高帽子,还不如朝她公号发个几十一百呢!
余秀华的诗
正因为她的自我认知是一“村妇”,所以她是怎么爽怎么来,咬紧牙根横睁两眼管他娘。粗话、谩骂,张口就飙;无厘头语、重口味辞,肆无忌惮口无遮拦。“礼岂我辈设哉”,她可能没读过这句话,但她在我眼中就是这样一号人。我和我聊天时,也是什么话都有,我一笑置之。这是她的天性,也是她开玩笑的方式,我不仅无意显摆自己多“文明”,而且往往被衬托出善于伪饰的自惭形秽来。
我自诩念过几年中文,出社会也好些年了,不敢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的托大话,可对于人性的诸多幽微处,理解力是可以没那么僵直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道貌凛然之人,很容易反感她,觉得被冒犯,这符合人性逻辑。所以,有些人表示讨厌她,我也理解。
来自主流诗坛大腕沈浩波的“攻击”:余秀华的诗拉低了诗歌的格调
动辄欺辱弱者为乐那固然是小人行径,但不喜欢一个人、甚或厌恶某个人,毕竟是一种正当情绪,没啥好说的。
我必须主动“招供”的是,余秀华这么“无理取闹”、这么“寡廉鲜耻”,但我依然敬重她。
诗不用说了,当代诗圈没几号人有她那实力,辞无所假石破天惊,一个自幼坐困偏远农村的“脑瘫农妇”,才情竟臻至此,我一再认为她是天才。她随手写下的《我爱你》、《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那些秘密突然端庄》等诗篇,完全驰骋在语言疆界之外,使人廓而忘言,是顾城之后再没见过的文字烟火。当代作家中,李娟的散文、余秀华的诗,改变过我对“文学”的看法。她的诗,拿去与李白杜甫并立,都不需要慌张。
近年同样从底层横空出世的散文作家李娟
但她更令我再三致意的,其实是她这个人。以我接触感受,余秀华在疯癫表面下,实际坦荡、正直而且坚韧。她的所有言行都可以摊在阳光下,包括那些龌龊心思;她在极端悲苦、求告无门且受人轻蔑的环境下生活了30多年,完全靠自己走出了黑暗改变了命运,且从没因此失去那份本真与善良;
论底色,她更真“君子人也”,有所为有所不为那种。过去,有一位同行,“世人皆欲杀”,有人邀约她开骂,这是一本万利的可期,别人都在争先恐后了,她是“吾意独怜才”,不仅拒绝也坚称人家没错。她从来不愿意落井下石,也不会去出卖自身的道义感。尽管那时的她,正坐困艰难围城,多么急切需要这种“雨露均沾”。
读者们
她说,2010年,34岁的她谋生无门陷入彻底的绝望窟中,曾跑到湖北荆门一架天桥,尽日观摩人家如何行乞,看人跪着一天吃食都不用愁,准备也弯下腰从事这一行,甚至连破碗都找来了。但是,当她端正了身子,就要学着跪下去时,膝盖却怎么也不听使唤,独自在风中僵硬地抻直半天都没成功,不得不放弃了。日后采访,她说出这件“羞耻事”,只是说“我就是跪不下去。”
她自己从无自觉,但我却始终觉得,她身上有着鲁迅式的知识分子风骨,宁可相信她会卖那啥都不会卖良知。她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可确实读书不多,我一直不晓得她那些接连往昔士大夫的正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钟祥老家门口那片片金黄的稻麦,给刮来的吗?
在家乡
她的生存环境,所能给予她的,几乎都是近乎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别笑,她让我常常想到萧红。这样的余秀华,撒泼、粗俗且下流,但同时善良、体贴与自尊。
其实,她活得很通透。精神抖擞清澈透明的那种,世事人情什么都看得很明白,只是无意温良恭俭就让讨人欢喜,或者摇身一变做安妮宝贝那种“淑女作家”。用她自己3年前的话说,“我活得太明白,所以活得不好”。
也许安妮宝贝这样的才深合人们对“女作家”的想象
这种人,前半生活得如此脆弱无力,挣脱枷锁后只想着如何放浪形骸快活一生。唯一困扰她的,大概还是钱财,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她的生计。她过去意外爆红时,靠出书挣了一大笔,可除去15万给前夫换取一张离婚证、为儿子在附近城市买下一套房后,早已所剩无几。她的儿子,跟她不是很亲密,但属于乖巧懂事“打工人”,她是很欣慰的。饮食起居有父母,倒也怡怡如也,不去多想就是岁月静好。
她真正最痛恨的,大概是那些让她掉饭碗的“宵小”。比如因“改唐诗”没了省里作协的固定薪资、比如阻扰她诗集出版等等的那些“正人君子”流。这些人,这些年如蝇般埋头去翻她的陈年账,整日板起天地君亲师的面孔,用表面最文雅但最深藏毒心的汉语,去激怒她、诋毁她、打压她、告发她,恨不得让她立刻断炊,文人伎俩与冷箭放起来,她一农妇完全无力招架四面楚歌。骂战,早就不是简单的文字语言往来。
成名之前,在笔记本上手写的诗歌有十几本
这些年,因为不服软,各种掐架,她失去了很多收入,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隐性的。她没有工作,身有残疾工厂都不收,不仅自己要生活,还要养一对父母,还有在城里打工的儿女需要帮衬,经济压力已经不小。今年2月起,她的公众号开始接广告,有人认为此举大失诗人风范,“简直悲哀”、“再也不想读其诗”云云,说得如此义正辞严冠冕堂皇,连我都不仅连连点头。
可这些养尊处优,“何不食肉糜”的公子哥儿小姐妹们,大张其词之下根本不晓得,人家一个蹲家里的农妇,一个早已离婚的农妇,而且还是一个手脚无法劳作的农妇,写诗之余也要吃喝拉撒,甚至每顿桌前还有几张嘴等着她抬手施给。自从几份固定收入被敲掉之后,公号已经是她除版税外的唯二经济来源了。写诗是不挣钱的,骂人也没人给一分酬劳。
余秀华母亲
去年,闲聊间她问过我收入,我答了一个可怜的数字,不想她回了一大段表示羡慕的话,很真诚的。我“礼尚往来”,也表示“愿闻子之志”,询问她底细。她说,因为在乡下,没什么大的开支,每月能有个四五千块收入,就特别满足了。在她眼中,月薪若有个一万块已经是高的不得了了。在金钱观上,在顶级出版社都出了几本书的她,确实始终还是个“农妇”,一惊一乍。
如今她要走了,头条将充塞着正人君子,真的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躬逢其盛,能无说乎?忝为网友,无以为赠,我就胡乱打了这些字作为送别之具。内里,也说了不少隐私,我知道她是不会在意的,所以此番理枉分冤先斩后奏,不仅不忐忑,还有恃无恐。你是泼妇,我亦是喷子,无非对骂一场,何忧何虑?
百年形影浪自苦,物与数会谁能穷?是非之场,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最好不要再回头,余姐勉乎哉!
2023.5.23.晚
以上就是关于诗人余秀华 相关问题啦,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诗人余秀华问题,关注我们的下次更新哦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1459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来过,我很乖
下一篇:爱是人生旅程最好的行李
- 踏遍天涯路(伍佰) 235
- 被老公打屁屁的故事 228
- 妈妈患癌我无奈献身女雇主换治疗费 225
- 我被港商包养后的生活很尴尬 206
- 浴室门前 179
- 和处男第一次性爱的真实体验 171
- 人间五月天(久久精品青春五月天综合网) 145
- 熟女自述:灵肉一体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136
- 男朋友多次爽约或者推迟约定,每次都有理由,但我很难受,越来越委屈憋闷,我该怎么办 134
- 我与村主任老兵的情感故事 131
- 下辈子,我还要和你在一起 128
- 编外消防员(消防合同制能干多少岁) 126
- 温暖的暖(懒洋洋的懒怎么写) 124
- 祖国颂诗歌(诗朗诵《党旗颂》) 123
- 爸爸的爱情遗言 120
- 终生为你去放羊 118
- 泸定桥简介(去泸定必去的几个景点) 118
- 母亲的纺车 111
- 逝去的青春,用回忆来想念 110
- 即使有下次,我依然会奋不顾身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