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有所思(建党100周年诗词精选)

2023-04-12 10:44:24 情感 精选 诗词 建党 七律

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七律有所思相关的内容,今日小编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 七律有所思 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龍雲之子

偶然读到两位相隔千年的诗人,各自写的七律《有所思》,颇有感触,乃分享给读者。希望读者也“有所思”。

唐代诗人刘希夷写的《有所思》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刘希夷 (唐)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唐代诗人刘希夷所写的《有所思》,在描写一个“半死白头翁”对人生的悲催感慨,京都洛阳城每年的景色是“花开花落”,年轻的女子在叹息桃李花的零落,而半死白头翁却在哀叹明年人是否复在。

原本俊秀挺拔的松柏被砍伐作为柴薪,原本生机盎然的桑田变成了大海,故去的人不复回到洛阳城东,今人还在面对落花的风。年年岁岁花还是那花,但人已不同。

寄言青春红颜少年,应怜悯这位已是半死的白头翁。这位可怜的白发翁,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曾经也风光火热过的白头老翁,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了,只见原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悲啼。

《七律·有所思》

毛泽东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原件上为“七亿人民有所思”,不知何故改为“故国人民有所思”

1966年5月,73岁高龄的毛泽东离开首都,5月15日在杭州;17日到故乡韶山,在滴水洞住了11天,这首《七律·有所思》就写于韶山滴水洞。

古今两位诗人的意境对比

下面唐代诗人简称为“白头翁”;当代诗人为“老者”。

1) 唐代的“洛阳城的花开花落”;对当代“神都北京的有事时”。

2) 唐代“白头翁”以“半死”的心境哀叹人生的短暂;而当代73岁高龄的“老者”却是兴致勃勃,又到南方的杭州“踏芳枝”。

3) 唐代“白头翁”在哀叹“原本俊秀挺拔的松柏被砍伐为柴薪”;当代“老者”却是“青松怒向苍天发”,只有“败叶纷随碧水驰”,在描述“老者”意气风发依然的心境。

4) “白头翁”眼里看到的只有秋风扫落叶的“落花风”;而“老者”的心里却是“一阵风雷惊世界”的豪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5) “白头翁”在哀叹红颜不再,原本绿油油的桑田不再;而“老者”却是“满街红绿走旌旗”,人老心不老,仍是颗红色的变革之心,生机盎然的绿色之心。

6) 孤独的“白头翁”眼前是,原来的莺歌燕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悲啼;而“老者”却是在“凭栏静听潇潇雨”,希望看到“七亿人民有所思”,而不是老者独自一人的“有所思”。

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50年岁月已过,今日是到了“十四亿人们有所思”的时候了。“初心不变”,“红绿本色不改”,大概就是老者所要表达的“有所思”吧。

以上就是关于七律有所思 相关问题啦,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七律有所思问题,关注我们的下次更新哦

56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1492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下一篇: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