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梁晓声《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守望人性中最柔软的角落

2023-04-12 11:19:49 国产剧点评 中国大陆 剧评 电视剧 2022 剧情 人世间

人世间梁晓声《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守望人性中最柔软的角落

最近,《人世间》火了。

一部分人是感慨故事和演员的演技。更多的人则是回望、感慨那个年代。

“看到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

很多人从这部剧中看见了家里老一辈和自己童年时候的生活痕迹。

《人世间》所演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事。那是个知青下乡的年代。很多作家都将笔墨用在了下乡的知青身上,凸显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生活有多波折和艰苦。

图片

但梁晓声另辟蹊径,他认为在知青纷纷下乡背后,那些被留在城市里的人,同样值得被记录。

所以他写下了《人世间》这部作品,用这部作品和下乡知青,拼凑出了那个完整的年代,成为了为时代篆刻墓志铭的人。

2019年8月16日,他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了解他和他对于时代的思想。

图片

图片

用底层的生活经历脱离底层

《人世间》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多的共鸣,主要就来源于它的真实,很多人都说,片中的“光字片”区,和当年几乎一模一样。这些真实其实是以梁晓声的个人经历为基础的。

1949年9月22日,梁晓声在哈尔滨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以后,他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成为了一名“兵团战士”,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

在知青下乡的几年中,梁晓声一直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记录这段特殊的人生。

后来他的大弟弟也下乡了,家里只有母亲、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小弟弟。

那时候,他的哥哥患有精神病,所以家中沉重的负担都落在了小弟弟身上,他甚至觉得,小弟弟承担的重担,比他和大弟弟在边疆兵团承担的更重。

他的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于小弟弟遭遇的感慨,都成为了他写作道路上的滋养,他说,正是这些底层生活的经历给了他营养,才让他能够通过文字,通过写作,脱离底层。

这些经历让他很关注知青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愿意站在平民的立场,去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体现出来的正直和善良本性。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这部《人世间》,以及其他那些梁晓声特色的作品。

图片

少时梁晓声(第二排左一)和家人

图片

在回望中把曼妙的人生再走一遍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写《人世间》这样一部作品的时候,梁晓声回答,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父亲当年是“大三线”建设工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几年才能回来一次,当父亲回来的时候,他又下乡不能回家。

他和父亲见面的机会很少,这也引发了他心里的一些个人情愫,想用这本书来纪念自己的父亲,纪念那一代工人,弥补这一段情感上的缺失。

父亲对于梁晓声的生活参与得并不多,但却扎根进了他的生活里,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很多作品里,他都尝试着用回望的方式去记录他的父亲。而我们也得以看见他眼中那位父亲的形象。

梁晓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父亲的演员生涯》,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了他的《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这部散文集里。

他在文章中写道:“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这个普通人,却执着于他的群众演员事业,认真投入到每一段表演中,时刻把自己当成是剧组的一员,为导演的忧愁而忧愁,为剧组的荣耀而荣耀。

有一天夜里下着雨,梁晓声半夜醒来,突然发现父亲坐在床头抽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梁晓声问他怎么了,这才知道,原来他是在替导演发愁,他说导演最害怕这几天下雨,所以这雨一下,也让他变得心神不宁了。

在文章里,梁晓声没有过多地渲染自己的父亲,只是用平淡的语言去叙述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故事,但这种平淡的叙述中,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图片

梁晓声和父亲

那些人性中的温存与善良,不禁让人心头一暖。

梁晓声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这本书里,梁晓声写道,母亲从小就支持他读书,那时候他们家还是相对贫困的,母亲一个月只有三十元的收入,很难拿出一元钱来给孩子买闲书,但母亲对于梁晓声读书上的花费一点也不吝啬。

有一次,为了要钱买书,梁晓声跑到了母亲的工厂,进入工厂的一瞬间,他才知道母亲赚钱有多辛苦,厂子的空间非常低矮,让人心里压抑,那时候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在不足两百平的厂房里,不能开窗,几十个女人挤在一起,顶着昏黄的灯泡散发出来的热量,犹如在蒸笼里工作。梁晓声见状退缩了,不敢张嘴要钱,但母亲知道他的来意后,却二话没说,把钱给了他。

那一瞬间,母亲是闪着光的,不止是她身后昏黄的灯光,还有她心里对于知识的尊敬和对儿子的支持。这种支持和母亲身上的光芒,也点亮了梁晓声,让他成为了一个内心温暖的人。

不只是父亲、母亲,还有儿子、兄弟,有年轻时曾热恋的对象,有隔壁家善良的邻居。这些人都曾路过梁晓声的人生,被他恰好捕捉到,记录在了《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这本书里。

当我们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能看见一个个人,一段段路,也能看到梁晓声在与他人生命的交互中获得的滋养与成长。

图片

图片

在时代的交互中给出人生的答案

《人世间》是一部另辟蹊径的作品,它所记录的,不是什么成功的人生、伟大的人生,而是平凡与善良的人生。

周秉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平凡人。

他天生愚笨,没有哥哥姐姐聪明,不如哥哥姐姐那样有成就。

但在澡堂子里,遇见倒地的老人,别人都不敢靠前,他会义无反顾地把人扶起来送去医院。

在好兄弟死后被人遗忘,或者成为别人的口舌的时候,他会一直惦念着兄弟的好,甚至不惜和领导叫板,负气辞职。

他没升官,没发财,普普通通,还总是被人算计,但却一直守在母亲身边,尽床前之孝,守在妻子身边,做妻子的保护神。

周秉昆是梁晓声记录的他们那个时代里的人物,也是他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的人物。

现如今,生活繁复,欲望膨胀,我们总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不愿甘于平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时常觉得不成功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但到底有多少车,多大房才算成功?却有说不清成功的标准。

梁晓声在人生的回望与时代的交互中,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这本《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他在书中中写道,我们总对平凡的人生充满恐惧。但平凡而普通的人,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大多数。

我们总怀疑人生的意义,将意义与单纯的物质富足绑定在一起,但他却在书中告诉我们:所谓“人生的意义”,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我们总贪恋人生的风景,但他却在书中告诉我们“所谓积极的、清醒的人生,无非就是要找到那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一经找到,确定不移,心无旁骛。而心无旁骛,则首先要从眼里删除,某些吸引眼球的人生风景......”

图片

也许什么时候当我们甘于平凡,剔除了这些干扰我们的风景,甘于平凡而善良的人生,也许就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时代的经历给了梁晓声滋养,让他通过文字脱离了底层,反过来,他又用文字给千千万万的当代年轻人滋养,用他的经历和感悟来告诉我们人生的答案。

无论是《人世间》,是《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还是《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这些作品其实都是梁晓声对于过去的回望,对于人生的回望。在这回望中,他唯一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他在时代的交互中获得的人生真谛。

人生最终要的是什么,其实就像梁晓声说的:“守望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去繁为简,守着平凡、善良、爱与被爱过一生。人这一辈子,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算活得通透了。

41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3164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世间《周楠死了,秉昆入狱,这样草率的剧情意义何在?》

下一篇:人世间《你是否与我一样喜欢“关灯后、炕头上、被窝里的那些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