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这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中的一个》

2023-04-12 11:20:54 国产剧点评 中国大陆 剧评 电视剧 2022 剧情 人世间

人世间《这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中的一个》

终于看完了《人世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有很多给低分的人说,剧情很假,我忍不住给其中一个人留言,问他是不是95后,他说是。

我就笑了。

想对那些看了这部剧,觉得假的“年轻人”说,也许这部剧里有些情节确实极富戏剧性(比如有个省长老丈人,自己读了北大哲学系就能平步青云,比如不小心掉进井里,就能丧失生育能力等等),但是我想说,它之所以成为如此热播的电视剧,之所以让无数家庭为之动容,就是因为,它不假,它是千千万万被“那个时代”影响了的家庭的真实写照。

我在这部剧中,看到了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大爷和舅舅们的身影。它一点也不假,它朴实又真诚,它曲折又温馨,它凄凉又浪漫。它让身在南方的我,深深思念起那片天寒地冻却热情洋溢的黑土地,它让只身走南闯北,习惯了孤独的我,为不能陪伴照顾母亲,不能满足父亲抱孙子的心愿而深深自责,它让我缅怀那无数与堂哥表哥玩乐的时光,它让我对为建设祖国而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梦想甚至一生幸福的那一代人,多了理解,肃然起敬。

《人世间》以周家照全家福开头,周父说,不知何时一家人才能团聚。

当时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愿意响应党的号召,送自己的孩子去农村,每位城市的父母都有无数的疑问:孩子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能不能受得了那恶劣的环境?不学习了怎么行?

爷爷作为党员,自然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让两个儿子都下乡,我爸作为“知识青年”代表还在动员大会上做了讲话。

每每提起当年,我爸总说下乡的生活很苦,城里的孩子很难适应,当时他还惦记着想考大学,也不知何时才能恢复高考,但也不想放弃学习,他就一边干活,一边坚持学习。后来听说有个乡村教师的空缺,他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去求当时生产队管事儿的人,据说还送了烟。当时有个同学家里好像有关系,教书的工作比在地里干活可轻松不少,所以大队里想把这个教书的工作给那个人,不料那家“害怕当了老师更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城市”就把这个工作让给了我爸。我爸也顾不得会不会因此在农村待一辈子,少干活,晚上还能学习,对他来说已经很好了。

就这样,他一边教书,一边坚持学习,等待着。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爸和我大爷都参加了高考,那一年还有一个叫作“政审”的东西,作为考核项目。

而这里就牵涉到《人世间》里提及的成分问题。

爷爷和奶奶都来自农村,但是奶奶的爷爷当过地主,虽然后来因为他迷上了抽大烟,很快家道中落了,但这一段历史,也必须要“诚实地向组织交代”,爷爷因此在文革时受到了牵连,而谁会想到,在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的时候,也还有“政审”的项目,不知道是因为奶奶家的问题,还是因为我爸不是党员,在77年的春季高考中,我爸没有上成他想去的大学。他顶着压力,决定复读。那时候,还有组织上的人来劝他,反正也有别的大学录取,还是上吧,毕竟不知道下一届高考能不能如期举办。我爸坚决不从,跟着当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准备再次参加高考。

周家老大老二双双考上北大的情节确实有点假。知识青年被迫下乡前的高中学习就不是完整的,下乡后,即使能坚持学习,也都靠自学,也许周家兄妹考文科还有可能上北大吧,但像我爸这样的理科生,在复习数理化时,遇到了极大阻碍。据我爸讲,很多人高考物理都是二三十分,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我爸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大学,应该不是单纯因为努力,(帮他补过课的同学,甚至已经在中学教物理的老师,都没他考分高),可见在那个年代,作为知识青年,想要上大学,单纯努力读书(何况每天劳动还没有时间读书)是远远不够的。

大学毕业后,我爸被分配到了东北某重型机械厂,他认识了我妈,也认识了我妈一家。

和我爸家不同(我爷爷那一辈已经有人上大学),我妈家全家都是工人,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让我更加理解了我舅舅那些被时代辜负了的工人们,也就是《人世间》里像赶超、国庆这些在国家经济转型后,有着精湛的技术,勤劳诚恳的工作态度,却没了赚钱能力的工人们。

小时候,就常听我妈念叨大舅小舅”下岗“的事。以前觉得是他们没本事、没出息,才不能再就业,毕竟我妈也曾是重型厂的实验员,也没有其他技能,但后来能在快40岁时候自学会计,直到现在还在工作。他们混成这样,能全怪政策吗?

《人世间》让我明白,像大舅、小舅那些在改革浪潮中失去工作和赚钱能力的人,也曾经是厂子里的“先进标兵”和“技术骨干”,而现在人们眼中“没文化”“没知识”的他们,也曾经过多年的磨炼和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才得到高级钳工、高级焊工等职称的。国家经济转型了,已过中年,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他们,要拿起课本,从零开始,又谈何容易呢?我妈确实通过个人努力,转行成功了,但毕竟我妈当年也曾不顾家里反对,坚持上完了大专,学习能力不差。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也许他们的专长就是电焊,不是做数学题,他们当初既然没有像我爸,像秉义、周蓉一样上大学,就是因为他们不擅长学习啊,没准很多还有过渡活跃、读写障碍呢!可是经济改革的浪潮,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大舅下岗时,厂子只给了6000块钱,有些人得到的甚至更少。在那之后,他和小舅就过上了和国庆、赶超类似的生活。现在大舅因为儿子争气,过上了好日子,小舅的日子还是很艰苦。

如今连刑满释放人员,都有各种机构和组织,帮着再就业,帮着他们重新适应、融入社会,那些在国家一声令下,积极投入“大炼钢铁”热情中的工人们,在下岗前,又有谁获得了应有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呢?

不知道《人世间》中这些清廉、实干的周秉义、马守常、曲秀贞到底存不存在,但一个电话就能帮“小舅子”找到酱油厂工作的蔡晓光绝对比比皆是。我爸到了重型厂后不久,就发现这里“没有出头之日”,自己一个人在东北,没关系,没背景,虽然是大学生,有文化,但想要升职,做厂长,恐怕是一辈子也不可能了,除非答应厂领导女儿的追求。(因为已经跟我妈谈恋爱了,所以也没有)

也是因为在厂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我爸决定考研,离开东北。和我爸受到相同待遇的大学生,也都纷纷加入了考研的行业,用我妈的话说,我爸的强项就是会考试,所以他一下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他的好哥们,考研三次,三次失败。

几乎同一时间(1986年),那些在北方找不到出路的人,纷纷南下,就像赶超的妹妹小宁一样,想去南方闯一闯,我爸在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本该回东北的厂子,但他决定南下,去赚钱。

《人世间》里”下海“的人,甚至坐过牢的地痞的骆士宾都能赚到钱,这个剧情也假。我爸就没赚到钱,还把我妈也拉下了水。因为传话人(当时打电话很不方便)的误解,我妈按照电话里的要求跟厂子办了停薪留职,把我放在了奶奶家,就去了海南。谁知到了海南,才知道,”在幼儿园有个工作“,其实是叫我妈“把我放在幼儿园,再看看找个工作”

我爸妈在外闯荡的这些年,我就像玥玥一样,被扔在了奶奶家。很多评论都说,周蓉狠心,周蓉作,把孩子扔在亲戚家十几年不管。这确实过了点,但那个年代,为了赚钱,到外地,不能亲自照顾子女的家庭有很多。我在奶奶家,一呆就是八年,这些年,虽然寄人篱下的感觉确实给我后面的人生和性格带来了不少阴影,但亲戚、街坊互相串门,过年过节一起热热闹闹的气氛,在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记忆中,永远是鲜活不可替代的。

小时候,在奶奶家,我和表哥、堂哥一起长大。我们三个经常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爷爷也经常说我们都是活宝。那时候过年特别热闹,家里人口多,一张桌子都坐不下,小孩要和大人分开坐。我还记得有一年,比我大5岁的堂哥率先被”提拔“到了大人桌,我还在心里默默地羡慕了一番。我们吃了饭,还有娱乐节目,我们几个孩子会争相表演。记得94年的时候,我爸好像从海南买了一台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些瞬间。后来堂哥还花了一番功夫把这些录像带转成了电子版。

一起长大,每天放学都吵着让奶奶给我们煮袋儿方便面的我们,现在一个在香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不知道何时才能聚在一起了。

《人世间》里还有一个很假的剧情,就是秉坤的妈妈醒过来了,还能走路了。我奶奶也瘫痪了,不同的是,一躺20多年,直到去世,也没恢复过来。

我离开奶奶家不久,奶奶就脑溢血,半身不遂了。开始是爷爷在照顾,爷爷去世后,就剩下了我大爷。

大爷和秉坤一样,虽然没有挣到大钱,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但我觉得他是我们家最了不起的人。

我大爷为家庭牺牲了很多,当年因为他和我爸都下乡了,爷爷奶奶的工资,要养活还在上学的三叔和姑姑,还要给爷爷奶奶的家里寄钱,经济负担很大,奶奶多次求人想让大爷早点回城工作,后来上面管事的被奶奶的恒心和坚持感动,就让大爷先回了城,回城后,大爷一边工作,支持家里,一边学习,想在恢复高考后,考大学。有一次我爸从青年点放假回家,去大爷的单位看他,看到大爷正在用工作休息的间隙,认真读书。这让我爸深受鼓舞,回到村里马上埋头苦读。

因为大爷要挑起支援家里的重担,不能像我爸一样脱产复习,后面虽然考上了电大,但没有我爸的出路好。加之铁路系统几次改革,大爷受了不少苦。我爸常说我大爷其实比他学习好,要是有时间复习,肯定考得更好。我就也不禁想,如果我大爷不是家里的老大而是老二,是不是我的命运也完全不同了呢?

我们家一直在北京,奶奶瘫痪在床,爷爷去世了,家里的一切都是靠大爷照顾。后来奶奶因为长期卧床,脾气变得很差,让大爷很是为难。大爷性格温和,奶奶性格急躁、刚烈,我知道大爷心里一定很苦。现在,奶奶已经不在了,堂哥很有出息,堂哥的女儿聪明可爱。希望大爷能够安享晚年。他们那一代人受了太多苦,甚至都不能”多子多福“。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就像秉坤所说,“孩子有本事,就会离家更远” ,不能尽到我们子女该尽的责任,他们也没有怨言。我因为个人原因,不想结婚生子,看了《人世间》,五味杂陈,希望父母能体谅吧。

《人世间》还有太多太多时代的印记了,比如粮票,比如有钱也买不到的电视机,比如28自行车,比如电视里的”宇宙香烟“......

我很庆幸,我能看得懂里面的温暖和辛酸,我也很自豪,因为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爷、舅舅们都是《人世间》里想要展现和感谢的、赞颂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17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3306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世间央视大剧《人世间》观后感

下一篇:人世间记录《人世间》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