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以「循环」的猎奇性搭载「人性」的普适性》

2023-04-12 11:40:57 国产剧点评 中国大陆 剧评 电视剧 2022 剧情 开端

开端《以「循环」的猎奇性搭载「人性」的普适性》

「循环」也并非影视新鲜设定,比如《恐怖游轮》《忌日快乐》,通常都是悬疑烧脑类型,但在国产片中我是第一次见。

「循环」的设定由主角经验的积累、处理方式的变化、关系的增进,构成剧情的进化。这样的设定更适合电影,毕竟「类似」「递进」剧情很难写太多而不腻。

《开端》可以说是在类似「循环」设定的电影外进行了本土化适应,非常符合国内观众口味。

首先调性上并非恐怖型,而是偏轻松甚至有点儿幽默的。试想只要把时间场景换成晚上,就可以容易地引入许多恐怖桥段,但是没有。就我个人体会,恐怖型影视剧要想做到叫好又叫卖,起码要具备非常新奇的脑洞、非常易燃易爆炸的节奏氛围和拍摄手段、非常深度的意义三点之一。像《开端》这样轻小型剧情,的确更适合轻松幽默而非恐怖压抑。它可以叫作「悬疑剧」,但其实没那么「悬疑」。事实上,口碑好的国产悬疑片通常也都有更值得看的另一面,仅仅依靠「恐怖」「烧脑」似乎很难俘获观众的芳心。

因为调性偏向轻松而非恐怖,所以《开端》并没有花费大量笔墨来刺激观众探索欲,而是把空间交给角色:观众并不会把精力放在猜测和推理凶手是谁上,而是更想看角色接下来要干什么、会发生什么——剧情大于结局,这才是电视剧更核心的魅力。因此,《开端》的重点在于讲故事而非搞气氛,这可以支撑它完成15集短剧的篇幅。

利用「循环」这种不那么唯物的设定,只表演脑洞必然是不够的,大费周折一定有其意义,《开端》的意义是对人性的拷问和对善良的选择。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放在一个猎奇的设定里讲述,的确更易接受。但我在意的是,命题与设定能否互相驾驭得当,还是设定为市场命题为过审,这关乎这部剧的质量,但这个问题要等我看完才能回答。

不得不提到剧中两处非常本土化的台词,一是「中国怎么会有恐怖分子」,二是「修改暴力设定」。即便我能明显地发现编剧的有意为之,我依然很吃这样的台词和情节,我把这当作文艺作品对时代印记的记录。

虽然「循环」这样的设定只存在于文艺想象中,但我们依然可以借此做更多遐想。

首先是关于「经验」,这个人生指南中不会缺席的词汇,在「循环」的设定中会变得更加明晰。现实中我们虽不能真的重新来过,但「经验」依然可以让我们省去重复性犯错的成本。

第二是关于「服务」和「体验」,「循环」的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是记忆,金钱和物品不能通过记忆留存,但体验可以,正如剧中肖鹤云所言。但是这一点对现实世界没有太多指导意义,因为现实中对体验的付费是无法复原的。

我想到了结合当下大背景的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回到2019,你最想做什么?这不是一个关于「循环」的问题,但可以看作类似「RESET」(《开端》的英文名)的问题。印象颇深的是何炅的回答,我相信也是很多很多人的答案:我会告诉人们,有一个病毒,它传染性很强,大家一定要小心。

所以我想到,虽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人的伟大在于对同胞无法割舍的同理心态。

善良有时也不是多么宏大的命题,它基于人,依托人性——人的情感与处境。分西瓜的老伯、带药的阿姨、拿卫生巾的大爷,都是举手之劳,这个叫作人性。

有人说这辆公交车就是一个小社会,联想到印象颇深的「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叫作人性,它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观剧中还有一点小小的感受,大概是我正午的剧看太多,里面熟面孔也多,常常会作联想。我之所以会成为正午的忠实观众,主要还是在于正午剧的选题非常合我的胃口,到了投我所好的程度。

最后,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一身衣服到底的剧。

52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5900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开端《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导出人性的光芒!》

下一篇:开端电视剧《开端》中的世俗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