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胡歌配音,刷爆B站,这部9.5分纪录片,拍的却是这个时代最傻的一群人》
2023-04-12 11:09:14 纪录片点评 2019 中国大陆 纪录片 剧评 但是还有书籍 电视剧
文章由本人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书单,转载请联系书单取得授权。荐书稿写作事宜请豆邮。
最近,有部纪录片未播先火:
离第一集上线还有一个星期,预告海报就刷屏了书单君的朋友圈;
刚播两集,已有300多万播放量,5000多条弹幕霸屏,豆瓣评分飙到9.5。
胡歌配音,B站出品,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看它的名字,书单君就知道我必须要推荐——
《但是还有书籍》。
不过,如果只是关注书本身,也没什么特别的,让书单君特别触动的,是它把镜头对准了书籍背后的那群人——
图书编辑、译者、旧书商……
他们隐身于一本本让我们爱不释手、一读再读的好书背后,但他们的故事,同样让人感慨万千……
一、编书令人头秃你还记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吗?
也许你早就忘了,甚至根本就未曾关注,因为这对你来说是件太微不足道的事。
但对某些人来说不一样,那就是文学图书编辑。即便文学早已是社会边缘话题,但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还是对某些书的销量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他作品的国内出版方,是后浪图书公司。所以诺奖揭晓之夜,后浪被圈内人戏称为是最大赢家。
当晚,后浪文学的主编发了一条豆瓣广播,大意是说托卡尔丘克的书大卖以后,就有钱可以多做些原创新人作者的书了。
这位想做原创文学的主编,名叫朱岳,他还是位小说家。

在他看来,写小说是当上帝,做编辑是当杂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编辑只是他糊口的手段。
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本书,《寂寞的游戏》。
它的作者袁哲生,是位非常有才华的台湾作家,可惜39岁就自杀了。
当时朱岳正好也39岁,对这本书有一种莫名的兴趣。结果他读完之后惊讶地发现,它竟然不比之前读过的任何一位西方大师的小说逊色。
这样的好的作品,朱岳觉得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可现实很残酷,负责营销的同事跟100多个人推荐过《寂寞的游戏》,结果反馈很绝望,“都不愿意要,白给都不要”。
他不死心,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一个很信任的朋友,结果人家也没兴趣,朱岳表示很生气,并且拉黑了对方。
幸好,后来有一些媒体开始注意到这本书,做了推介。
有了知名度后,它凭借自身的生命力也赢得了许多读者,年底还获得了“腾讯-新京报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等很多荣誉。
《寂寞的游戏》的成功,也让朱岳对编辑这个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使劲去推广它,还是会有人去认可这个东西的。”
他开始花更多的精力在原创文学上,去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好作品。
相比袁哲生这种已经有一定名气的作家,做那些还没得到认可的新人作者的书,无疑是一件非常费力不讨好的事,投入大,收益小。
为此,朱岳经常陷入深深的忧虑,还梦到自己做的书销量很差,完成不了KPI,头发掉得非常厉害,甚至还在豆瓣上成立了一个小组,名叫“秃顶会”,自称会长。
作为一个资深编辑,朱岳当然知道什么样的书畅销,但他心里更清楚,好作品是对语言和文化劣质化的抵抗,总要有人去做。
“我们做出版,不能总是靠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发大财,而是要去认识、弥补和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这才是我们的天职所在。
我们或许是夕阳产业的弱势群体,但同时也是文化的守护者和创造者。”
对于朱岳来说,编辑工作细碎而繁杂,但只要能发现好作品,就是对他最好的激励。
“如果我发现一个《百年孤独》,那做编辑这个职业就值了。”
二、君子固穷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快”的时代,连上5G,可以在10秒内下完一部电影,开了倍速,20分钟就能刷完一集短剧。
好像一切都在加速,但是有些事情是没法加速的。
“编辑这个行业,时间和质量是成正比的,时间投入太短,质量肯定就不能有所保证了。所以编辑坐得住,是第一位的。”
“板凳一坐,一辈子冷”。比文学编辑,还需要更大定力和耐心的,是古籍编辑。而在这个岗位上,俞国林已经工作了十八年。

他能编、能写,还能制定国家级标准,是“圈内” 知名的老编辑,2017年还获得了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编辑奖。
奖金10万元,他直接捐给了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
比起得奖,更让他激动的,是挖掘策划佳作的过程。
2018年出版的《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就是由他挖掘出来的。
郑天挺是西南联大总务长,他的日记有厚厚几十本,从1938年1月1日到1946年7月14日,几乎贯穿整个西南联大时期,而且内容涉及治学、校务、交游、饮食、娱乐、消费等诸多方面,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史料。
但为了把这些日记做成书,俞国林前后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
因为这是个人日记,有一些私密的东西,所以郑天挺的家人对于出版,还是有点不同意见。
但俞国林始终没有放弃,他每年都会去天津拜访郑天挺的儿子郑克晟,坚持了十几年。
2017年,郑天挺的后人终于一致同意出版这些日记,俞国林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天津,他接过那份珍贵资料时,眼睛里是有光的。
他组织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释读与考订,校对七八遍后,终于在2018年1月,推出了上下两册的《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这套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因为内容翔实,巨细靡遗,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手材料。
日记里有一个细节,郑先生在日记里记录过自己的花销,让人意外的是,他有一个月居然透支了一万多块钱。
郑先生是联大的总务长、北大的秘书长,还是历史系的教授,他有这么多身份,工资居然不够花。
当时有些读书人收入不够,就去给一些报纸写点文章,拿些小费。
但郑先生不写,觉得这个有辱人格,他要保持君子固穷的状态。
书单君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非常感动,但感动之余又倍感心酸。
因为很多读书人的工作付出和收入,都不成正比。
编辑、作者,还有译者,莫不如此。
《但是还有书籍》里还讲述了著名译者范晔的故事。
范晔是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老师,2011年6月,他花了11个月翻译的《百年孤独》面世,成为出版业的现象级事件。
为了把握住这本书的文学基调,范晔反复阅读《百年孤独》的西班牙语原文,和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
那这份花费了范晔11个月时间的工作,能给他带来多少薪酬呢?
纪录片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只说“收入微薄”。书单君了解了一下行情,现在英中翻译的市场平均价格在千字百元左右,最高能给到千字300元,西班牙语翻译的价格应该也差不多。
《百年孤独》全书近30万字,即便按最高的千字300元来算,整本书的翻译费不超过9万元。考虑到是2011年,这个数字只会更低。
辛苦干一年,才拿几万元。翻译界的顶尖人物工资尚且如此,怪不得大多数翻译者都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只把翻译当成副业。
不过,虽然翻译工作收入微薄,范晔还是在坚持这件事,支撑他的不仅是热爱,更是一种使命感:
“西语文学是一幅巨大而美丽的拼图,我要做的,就是连同几代译者一起,努力去补全这幅拼图。”
三、但是,还有书籍书单君非常喜欢这个纪录片的名字——《但是,还有书籍》。
“但是”这个词的前面,是每个人未知的遭遇,可是无论经历了什么,书籍都会是我们最后的慰藉。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
有人说“在书里面,你可以回溯过去,可以走向未来。在书里,你可以周游世界。”
有人说“读书没人会给你钱,但会把你带到另一个位置,去审视自己的人生。”
也有人说“我只为了寻找那一句话,那句话在某个时刻,某种情绪下,会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单办公室的门上,贴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句话:
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但阅读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是书单君一直以来相信的事情。所以每看到一本好书,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得把它带到大家面前——你看,它很好,也会让你变得更好,你要不要读读看?
不过,做书单4年多以来,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悲哀:读书在这个时代,好像真的成了一件疏离和落伍的事。
因为我们的内容主要是推荐书,所以总有读者留言说,“你说了半天,不就为了卖书吗”,或者“看你天天推书,出版社给了不少广告费吧”。
每当看到这样的话,我都哭笑不得。大家知道,有一类自媒体特别赚钱,就是卖口红面膜包包的所谓“种草号”,但“种草号”里卖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卖书的。为什么?因为书的利润,实在太低太低了,而且相比那些美妆爆品,根本没多少人买。
我们做这么一个推荐书的公众号,上游的出版社能给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几本样书。下游的书店也不用说了,日子更是难过。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能让人脱胎换骨的书籍,却没多少人愿意读。连我们做书籍推荐的内容,标题也必须放两个明星压阵,才勉强能保证阅读量不要低得太难看。
试想,B站这部《但是还有书籍》,如果没有请来胡歌配音,又有多少人会关注?
很遗憾,可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现实:
大家喜欢在抖音快手一刷两三个小时,也不愿意拿起书读10分钟;
明星发个离婚消息能把微博搞宕机,推荐一本好书的文章却不一定能得到100000+。
所以,我真的觉得,《但是还有书籍》记录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傻的一群人:
拿着千字几十元的稿酬的译者,做出全国可能只有几千个人读的书的编辑,辛辛苦苦搜罗绝版书、珍本书却卖不了多少钱的旧书店主……
财务自由、阶层逆袭……这些炙手可热的词都离他们太远了。
但就是这群时代最“傻”的人,守住了文化的阵地。
他们用细微琐碎的工作,连缀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献。当读者顺着这条小路,连接前人思想时,便是他们作为编辑的高光时刻。
朱岳老师说:“十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人看这本书,纯文学就能运转下去,不靠卖惨活着。”
纪录片的导演借用了这句话,“十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因为这个片子而重新拿起书,重新点燃起对阅读的兴趣,那这个片子就值了。”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会是那十万分之一。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1816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 守护解放西《9.7分,这奇葩国综比深夜日剧还敢拍?!》 39,246
- 守护解放西《好多名场面呀》 25,649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第一、二集导演手记(第二集已更新) 21,827
- 但是还有书籍《值得学习的纪录片文案》 21,482
- 但是还有书籍《书籍信息》 17,721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书籍还有“我们”吗?》 13,745
- 守护解放西《捡尸、强奸、异装癖…这么不正经的国产片,还是头一次见!》 11,776
- 守护解放西3《写在每个“人间真实”的今天 一些在解放西第三季完结前所想》 11,092
- 守护解放西《感谢守护我们的所有人》 8,064
- 但是还有书籍33个镜头,论编辑工作的优美感与崇高感——第一集《书海编舟记》结构与细节详解 8,002
- 守护解放西《离开流量,还有什么?》 7,583
- 但是还有书籍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妙王国》导演手记 6,803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这片有毒!!!》 6,487
- 守护解放西《每集简介存档(严重剧透勿点)》 6,134
- 守护解放西《建议关闭弹幕食用效果更加》 5,394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5,184
- 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书就希望它被看,然后呢?——《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观后随笔 5,134
- 但是还有书籍旁白文案整理:《但是还有书籍:1 书海编舟记》 5,128
- 但是还有书籍《书,就希望被人看。》 4,861
- 守护解放西3《这样抓马又让人深思的解放西,长沙人其实也很陌生》 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