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感动与思考 | “事到如今”,我为什么阅读》

2023-04-12 11:10:26 纪录片点评 2019 中国大陆 纪录片 剧评 但是还有书籍 电视剧

但是还有书籍《感动与思考 | “事到如今”,我为什么阅读》

但是书籍将会站在书架上,此乃真正的存在,书籍一下子出现,崭新,还有些湿润,像秋天栗子树下闪闪发亮的落果……

今天一早终于情愿看完了这部只有短短五集的纪录片,从爱上它开始,每天只在睡前才倍感珍贵地打开来看十分钟的一个片段。现在电脑前敲字的我依然很感动。

片子的主题就是书与读书人,内容也浅白好懂,但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的背后又意蕴无尽。纪录片总共有5个分集: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和快时代阅读指南。

在其中,秃顶编辑朱岳在茫茫文海中寻找一星一点的好作品,期待着星星之火燎原万里;蜗牛和LuLu“驼”着书店和爱人一起环游世界;绘本画家蔡皋奶奶拥有一天台的花,拿着草芯子逗孩子;有立体面孔的外国佬竟然是张充和的铁粉兼徒弟,一丝不苟地讲述着一种叫做桃花鱼的水母的精神……

起初,我很困惑,为什么片名中要加一个“但是”,现实生活真的已经这么不堪了吗?真的只有书才是我们的桃花源吗?我一直奉行“宇宙可乐”的口号,自然是热爱生活,不服“但是”的,直到我再一次读到了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诗《但是还有书籍》,才懂得了其中真意。

标题中的“但是”,并非“世界如此不堪但是还有书籍”,并非“人心太过险恶所以还有书籍”,而是纵使时间变幻、历史更迭、个体消散,无论遇见谁、去哪儿、遭遇什么,书籍永存。

回想自己与书的故事,似乎当初千般万般到如今只是嘻嘻一笑——小学一年级趴在枕头上读金庸全集被闻翻书声前来的母亲大骂最后还是不幸成了四眼;初中时候一放假就跑图书馆,当时一整天就能吃下好几本“村上春树”;中考结束的第二天就在图书馆里遇到读川端康成的同龄女孩儿,现如今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在青春期自认为最难捱的时刻收到一位重要的人赠送的有余秀华签名的《月光落在左手上》;借父亲年轻时的书看时,同时收到他以“亲爱的孩子”开头的手写信(我的父亲真是好笑,几乎所有的信都是用铅笔写的,他说铅笔字最好看)……

又或是,惊叹某些人竟然能凭一个下巴就看出我膝盖上《四十自述》的图是胡适;和高中同桌吐槽余秀华写得了好诗不过是因为她有那么多可写诗的暗恋对象;吃惊于周云蓬一个盲人怎么敢出摄影集;读完三个飞鸟集的译本才肯承认泰戈尔确实是位泰斗并怪罪于译者的水平;幻想和李渔在睡梦中恋爱几生几世……

这篇小文的标题,我写了“事到如今”,恰与这纪录片的“但是”相呼应,我的语气似乎更重了,那么我想说什么呢?

很遗憾,当我离开我的小窝,试图和世界分享我的阅读时,我发现,许多年轻人以阅读为耻。他们不愿意做一个“死气沉沉的读书人”——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我不得不承认,我也认为那一句“读书只会让你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实在是太过正确了,毕竟书里,那是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活在书中的人,怎么可能合时宜呢?

杨德昌说,电影让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那如果再加上书,不知道现在的我究竟是几岁高龄?

冬天的时候看了猫腻的电视剧(我爸这个老异次元强推的),其中有一个老书生自问说:“我究竟是爱读完这世界上所有的书,还是爱读书?”这是一个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的问题,当晚,我躺在床上听着风声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的答案是,都不是,我读书,是为了遇人。我自嘲倘若我拥有自产灵感的能力,我坚决不读书,可惜我是个没一丁点儿交流思路的菜鸡,所以为了和我欣赏的人说上话、搭上线,我只好读啦。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发现我的答案需要更正。我读书,是为了遇人,可遇的并不一定是现实中能摸到的人,譬如我读李渔,不就幻想着与他相遇吗?可见,在书的时空里,我有幸与先哲、与已逝去的可爱灵魂再度相遇。

这就是“但是”了吧,无论多远、多久。

但是书籍将会站在书架上,

此乃真正的存在。

15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1972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但是还有书籍《有几人真正知道,还有书籍》

下一篇:但是还有书籍《零散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