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叙与议的结合——评《少年法庭》剧作结构

2023-04-12 11:24:19 韩剧点评 韩国 剧评 电视剧 2022 剧情 犯罪 少年法庭

少年法庭叙与议的结合——评《少年法庭》剧作结构

Netflix新剧《少年法庭》作为一部社会敏感题材的电视剧,上映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的影视剧剧作,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参考案例——叙与议的结合。叙事是影视剧的基础,而由剧引发的热议则和剧作上的设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少年法庭》讲述了地方法院的法官沈恩熙上任少年刑事合议部右陪审官之后的故事,首先一点,就是主要人物的设定,沈恩熙作为一名少年案的陪审法官,这个人物的职业本身,就带有特殊性。人与法的关系是人既可以是法的使用者,同时又是法的遵守者。

面对未成年犯罪,沈恩锡的回答是:我,对少年犯厌恶至极。但是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面对未成年犯罪,还是希望通过原谅的方式,让少年犯改过自新。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就在人们能够宽宏大度或者隐忍纵容的背后,是助长了少年犯罪的又一大诱因。而冷酷无情的另一重是代表了正义与威严的审判,让被害人得偿所愿,让加害人无所遁形。

法不容情人有情,为了少年犯日夜操劳,甚至连自己休息的时间也用来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鞠躬尽瘁的人物和事迹,已属罕见。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又让观众为她的敬业精神钦佩不已——即便是现实中自己做不到,但是也会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地为沈恩熙这个始终把工作放在心上或者说以“挽救”失足青年为已任的光辉形象所折服。同时她的不畏强权、坚持不懈的勇气也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其次是故事事件的争议性,10集故事,6个案件,均取材于现实社会。少年杀人事件,家暴,福利院贪腐,考试作弊,交通事故,集体性侵。这些案件统统都围绕着一个重点,那就是未成年。人们对未成年的关注,也是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关注。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可以争议的话题,当然争议的点不在于案件双方的对与错,而在于是什么诱发了未成年案件的发生,又改如何避免更多的未成年遭受到同样的伤害。人们对于事件都有明确的认知和判断,而剧中代表正义的一方,终将迎来光明——这是无可争辩的话题,那么,如何让这个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扑朔迷离,甚至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反转呢?

这就是叙事上的一个技巧,用推理剧的方式,讲述案件的审判过程,从而揭示每一场看似简单又掺杂着众多谜团的真相——这个有调查过程中的双方各执一词,让观众和法官觉得莫衷一是。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又仿佛侦探一般机智和敏锐。无论是沈恩熙个人的聪明才智,还是未成年对于案件本身的遮掩,都为故事增加了一份可看性。当然,韩国此前的影视剧中,此类的故事俯拾皆是,国内观众较为熟悉的《素媛》与《熔炉》等,都采用过类似的叙事手段。但是罪犯是成年人,对峙的双方也是成年人,受害人只是造成案件谜团的一部分因素。

而在《少年法庭》中,加害人与受害人均是未成年,讲述的是未成年之间的故事,而观众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是未成年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恐惧、无知、无助甚至是对于社会的无畏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自己在过去成为影片中的一员。观众一边庆幸自己走出了未成年的阶段,顺利成长,另一面又不得不为社会上的未成年担心——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当然,从更为严谨的角度来讲,故事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导演并非有意针对案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与剖析,而是以法庭审判少年案作为当下社会现象的一个切入点去呈现,引发人们和社会的思考。

73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3752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少年法庭《今天的受害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我们》

下一篇:少年法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