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从国营出版社走出来的人》

2023-04-12 11:29:11 纪录片点评 中国大陆 纪录片 剧评 电视剧 2022 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

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从国营出版社走出来的人》

《但是还有书籍2》的《出版人的日与夜》播出之后,我在朋友圈刷到了有关杨全强老师的链接。点开看了看,杨师傅从江苏人民出版、南京大学出版、河南社的上河卓远,再到行思。文章看完,我开始脑补他离开每个平台的原因。

其实杨师傅历经的几个出版机构,都是他人眼中不错的国营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江苏最大的出版集团,在全国应该也可以排到前三位。江苏人民出版社在其中地位超然,从行政级别上看,它比集团下属的其他出版社要高出半级。它也许不是最挣钱的,但它是最稳妥的。

南京大学出版社,背靠南大好乘凉。

至于河南出版社嘛。有一些往事可以追溯。

去年,杨师傅在微博向河南出版社讨薪。不是替他自己讨,是替译者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猫眼》出版于2020年,直到2021年,出版社都没有支付相关稿费。由于译者杨昊成已于18年去世,译者遗孀承担起讨薪的重任,几次讨要未果,才有了微博上这“不体面”的一幕。

“讨薪”一事发生在杨师傅离职之后,据“做书”公众号给的答案,杨师傅离开上河卓远,主要原因是河南出版社社领导发生了变动。

不得不说,国营出版社的每一次出版浪潮,都是由社领导变动引发的。

假设一帆风顺,国营出版社的中层员工可以在40岁左右升任社委会一员,多半是副职,这时候还不能掌握足够的话语权。何时能当家作主,要看自己同一把手的年龄差距。要是差距较大,可能能早一点接手。57岁,到了退二线的年纪,许多事不便也做不了主。

我大胆滴猜测了一下:杨师傅的几次离职,是一个想做主,但做不了主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我读了一些有关杨师傅的采访。“单读”采访杨师傅时问他:做书很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但编辑个人会得到什么呢?

他答:得不到什么。十几年前我就看透了,你要么在社里搞好各方关系,谁见了你都如沐春风,慢慢往上走,当然要稍微有点能力,做个社领导,最后在岗位上退休。要么做很多赚钱的书。要么就像我这样,在别人看来,杨老师做得很好,生活肯定很好,实际上根本不好,心情也不好。

一个想做事,但做不了事的人,心情注定不会太好。

结尾放一张杨师傅的帅照,不过我第一眼的关注点放在了他身后的柜子上。我现在工作的办公楼,与杨师傅当年在人民社工作时是同一幢,这个桔色的同款柜子,鄙社还在使用中。

64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4375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希望这个故事还能继续》

下一篇: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这个第二季让我觉得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