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旁白文案:《但是还有书籍: 4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2023-04-12 11:09:38 纪录片点评 2019 中国大陆 纪录片 剧评 但是还有书籍 电视剧
为无形的思想构建一个形态,是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使命。他们通过精心的思考,缜密的编排进行着内容与形式的实验,在纸上建筑起一个个王国,为文字与图像赋予新的价值。

北京
五十五年,一千五百多位数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并践行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师。宁成春,见证了中国书籍设计并可与发展的历史。

宁成春的设计生涯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5年,宁成春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美术专业毕业,先后入职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担任美术编辑。当时的书籍装帧还停留在封面设计层面,宁成春的主要工作是手绘书封的图案与字体。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宁成春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籍封面。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宁成春得到了范用的赏识,在范用的影响下,宁成春不但形成了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和理念,更能得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1984年,在范用的极力推荐下,宁成春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日本,学习书籍设计型技术和理念的设计师。

1984年和1986年两度日本,跟随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真锅一男的学习经历,让宁成春对书籍设计有了全新认知,回国后,他将从文本出发的整体设计观念,网格设计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引入国内,设计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联版《金庸作品集»《陈寅恪的最后20年»«锦灰堆»«城记»等,这些书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经典版本,几代书迷的共同回忆。

在《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中,宁成春以一张陈寅恪拄杖的照片,诠释了陈寅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

《城记》,一个的讲述北京城半个世纪变迁的书籍,宁成春江封面设计为一个已拆光的城门楼,叠加虚拟的三维城门楼,而刻意将建筑学家梁思成安放到了封底左边的角落里,呼应了上世纪北京城拆出老城墙时。梁思成的悲痛与无奈。

在这些意蕴深刻的书籍设计中,宁成春以拷问历史的勇气,揭示出书的思想内核,这既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实践,也继承了范用等前辈所塑造的“三联”传统,一种代表知识分子精神的出版风格。




在担任这三年美术编辑室主任的十多年里,宁成春协同编辑同仁逐步形成了“三联灰”的书装格调,低彩度,中间色,灰调子,这种简洁素雅的风格,突出了三联学术人文的特色。深受几代读者的喜爱。
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从摸索试探到游刃有余,宁成春始终沉默的隐身于书的背后,50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做着这件一生热爱的事。

从内容中来的设计往往谦卑内敛,不动声色,但细看之下总能发现,设计师们原来早已把隽永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都统统锁在了那方寸之间。


作为独立设计师,何浩曾,为徐冰,岳敏君,叶锦添,荣荣等数十位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设计过书籍,十多年来,这些累计超过百部的书记无意中记录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成为一份意义非凡的文献。



1998年何浩进入设计行业,但当时的商业设计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满足感,直到2003年,他受托设计一本纪念艺术家戴汉志的画册,当代艺术所蕴含的观念与方法令他兴奋,从那时起,他开始与更多的艺术家合作。

《六里屯》是何浩设计的重要作品之一,收录了早在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之前艺术家荣荣与映里合作的早期摄影作品,在《六里屯》中,何浩对内容的编排,影响甚至改变了整部画册的走向,荣荣1994年到2000年创作的作品单成一册,第二册中,映里与荣荣共同生活时拍摄的照片,以胶卷形式被整卷地直观呈现。

最后一册,收录了两人以六里屯的房子。在城市扩张中被拆毁的过程,为题的系列作品。艺术家在六里屯的故事,就这样呈现出一种似水流年的意味。

在何浩开始设计的21世纪初。中国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画册与书籍。而何浩等人在这个几乎空白的领域的探索。出乎意料的。为当代设计开阔了新的空间。

凭借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力,与极富经验的专业能力。和浩成为独立出版领域。最重要的书籍设计师之一。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他合作。

在《徐冰版画»中,何浩对徐冰的作品,我的自己做了极其细密的修整。并与徐冰一起在印厂对原作进行一次次拍照扫描。反反复复的调整。只为最大限度的还原版画的印痕,早回从画到书转换过程中遗失的原作质感。

而在《感伤之旅》中何浩以明黄色做封面底色。来承载荒木经惟,那些诉说着生死感伤的摄影作品。又特意选择用特黑墨。来印刷所有作品。《感伤之旅»和《堕乐园»两部分作品。分别过一遍哑光油和亮油。如此沉默的将作品托起。诉说着生命的重与轻。实与虚。

在与众多出色艺术家合作的过程中,何浩不断充盈着自己的设计。但在这样的十年后,他逐渐感受到倦怠。2013年。他开始接触。与艺术书截然不同的学术类书籍。尝试新的挑战。


从艺术书籍到学术书籍,何浩把每一次设计都视为对内容的再次写作,设计的能量,为书籍赋予艺术的价值,面对日益多元的阅读媒介,今天的设计师们对书籍设计有了更多思考,纸质书,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记录和叙述功能中脱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艺术品的特质。

美国
华盛顿州,圣湖安岛
作为一名艺术家,薄英总在寻找合适的方式与世界沟通。或是用木头燃烧的灰烬作画,又或是将沙石做成的头像沉入水底。接受自然的侵蚀。

而汉字书法一直是薄英尤为感兴趣的艺术形成。他曾留学中国学习书法,更在1995年四处游历。寻访古代碑刻。那次经历,让他更深的领略了书法中蕴含的诗意。也彻底改变了他的艺术之路。

1998年薄英创立仅有他一人的蟹羽出版社,尝试将书作为艺术品来制作,他设计的第一本书便于书法相关。


张充和,被称为“民国最后的才女”,在书法、诗词、昆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35岁时,她只带着心爱的古墨和一些换洗衣物远赴美国,开始了她在异乡洽淡自在的生活。

1993年博英因为一次书法展结识了张充和,开始向她学习书法,从此结下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


为了更准确地传达出张充和,书法所带来的震撼,薄英找来德国老牌制造公司的一款恩格尔米白色重磅毛边纸和一种极黑,又不至于晕染的墨水,又亲手修复了一台手摇曲柄凸版印刷机,将张充和的手迹照相制版,并与张充和的丈夫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先生一起,将张充和亲自挑选的18首诗翻译成英文。


为了找到与张充和书法之美相匹配的英文字体,博英专程请一位铸字师,为此书铸造了一套纤细灵动的铅活字,史学家白谦慎还特地为此书刻了一枚朱文方章,汉字书法、英文、印章三个部分,必须采取不同方式印制,因此每一页都要印刷三次。

张充和有一枚印章刻着“一生爱好是天然”,她会因为一朵花开尔兴奋良久,薄英曾与张充和一起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讨论了一下午的竹子,两人都有一颗对自然之美异常敏感的心。

作者与设计者对自然相同的热爱指引着《桃花雨》的设计,《桃花鱼》有三个版本的封面,分别使用阿拉斯加雪山印度紫檀和非洲沙比利木三种木材制作而成。

桃花雨是一种淡水水母,据说它们总是在春天桃花盛开时出现,薄英只在纸上的一面印刷并将其折叠,让这本书在视觉上显得干净,又有一种呼吸感,恰如桃花水母用身体呼吸的样子。

从《桃花鱼》开始,薄英一直在探索书籍艺术,它的设计与传统书籍风格迥异,不仅形式大胆多变,材料也往往出人意料,在中国寻访古代书法碑刻的经历,让薄英对书籍的介质,形态和阅读的含义有了全新认知。

他领悟到,古老的石头因刻在其上的碑文,而被长久的凝视,那么木头,珍珠,陨石,乃至世间的万物也都能被制作成书籍,在更久远的岁月,在更广袤的空间被书写,被阅读,被领悟。


书籍,对薄英来说是一种艺术品,他相信通过赋予一本书合适的形态,色彩,气味,带来的是呼应感官的声控沟通和无穷想象。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1869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但是还有书籍《「人,搭建起人与书之间的桥梁;书,也编织着人与人之间的网络。」》
下一篇: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 守护解放西《9.7分,这奇葩国综比深夜日剧还敢拍?!》 39,246
- 守护解放西《好多名场面呀》 25,649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第一、二集导演手记(第二集已更新) 21,827
- 但是还有书籍《值得学习的纪录片文案》 21,482
- 但是还有书籍《书籍信息》 17,721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书籍还有“我们”吗?》 13,745
- 守护解放西《捡尸、强奸、异装癖…这么不正经的国产片,还是头一次见!》 11,776
- 守护解放西3《写在每个“人间真实”的今天 一些在解放西第三季完结前所想》 11,092
- 守护解放西《感谢守护我们的所有人》 8,064
- 但是还有书籍33个镜头,论编辑工作的优美感与崇高感——第一集《书海编舟记》结构与细节详解 8,002
- 守护解放西《离开流量,还有什么?》 7,583
- 但是还有书籍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妙王国》导演手记 6,803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这片有毒!!!》 6,487
- 守护解放西《每集简介存档(严重剧透勿点)》 6,134
- 守护解放西《建议关闭弹幕食用效果更加》 5,394
- 但是还有书籍《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5,184
- 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书就希望它被看,然后呢?——《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观后随笔 5,135
- 但是还有书籍旁白文案整理:《但是还有书籍:1 书海编舟记》 5,128
- 但是还有书籍《书,就希望被人看。》 4,861
- 守护解放西3《这样抓马又让人深思的解放西,长沙人其实也很陌生》 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