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切割术《年度神剧,网飞看了都认》

2023-04-12 11:17:08 美剧点评 剧评 电视剧 2022 剧情 悬疑 惊悚 美国 人生切割术

人生切割术《年度神剧,网飞看了都认》

相信对很多社畜而言,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是一直以来的愿望。

今年,Apple TV+出品、本·斯蒂勒导演的原创剧集《离职》(又名《人生切割术》),就在剧中将这一心愿变成了现实。

然而,它会是打工人的福音吗?

一、分离手术

一名女子在会议桌上醒来,她面前放着一只音响。

音响中传来五个问题:

你是谁?

你出生在美国的哪个州或领地?

说出任意一个美国州或领地的名字?

伊根先生最喜欢吃什么早餐?

你母亲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女子只答出了第三个问题,但她获得了满分。

诡异,但在《离职》的世界中却完全成立:女子名赫莉(布丽特·洛薇尔 饰),这五个问题是她的入职测试。

能回答问题三,证明她的常识还在,不能回答其余四题,证明关于她自己的记忆已经消失。

初入职场,她如同一张白纸,接下来,她的记忆中将只有工作。

赫莉入职的是卢蒙公司,一家“大厂”。

这里的员工不知道公司到底有多少部门、多少业务,只是被圈囿在自己的工位上。

要入职卢蒙赚取高薪,必须接受分离手术,对时间认知感进行分割。

什么意思?

就是将工作和生活的记忆彻底分开,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关于工作的记忆,反之亦然。

这一手术不可逆,意即永远无法恢复到术前状态。

作为问世时间仅仅三年的新兴流媒体,Apple TV+目前的竞争利器之一,就是这一类“高概念原创节目”。

《离职》中的分离手术,显然符合Apple TV+的高概念风格,而且这种概念离我们目前的心理愿景太近,因此极具现实影射意义。

有了概念,如何展开,才是一部剧的重点。

赫莉所在的部门是“宏观数据精检部”,部门共四人,其中包括新晋主管马克(亚当·斯科特 饰)。

身为老员工,马克对“分离”有更深的体会。

比如,无论你在公司外如何沮丧、难过,只要进了公司电梯,眼睛一闭,记忆切换,你就会立刻化身为热血打工人;

而当你工作不开心,想让公司外的自己提出离职,对不起,公司外的你根本不会知道这种需求。

如果想夹带相关信息出公司,电梯里的“编码识别器”也会立即将之截获。

乍看,分离技术尊重了员工的私生活,其实,只是公司榨取员工价值的进阶手段。

在公司,员工的记忆中永远只有工作,即使朝九晚五,也会如赫莉所说,“我永远无法离开这里了”。

恐怖大师斯蒂芬·金写过一篇惊悚科幻小说,名《思动》——

未来,交通发达到可以将一个人在起始站解体,再在终点站重新组合,用时不超过1秒,前提是,过程中乘客必须被催眠,处于无意识状态。

一名小孩好奇中间会发生什么,于是闭气躲过了催眠,抵达终点站时,他瞬间头发全白,并戳瞎了自己的双眼。

原来,在清醒的状态下“思动”,如同亿万年时间一直面对着一堵墙。

《离职》中的工作状态,虽未如此可怖,但记忆那种永远的单一感,也相差无几。

永远无法离开工作区域,就犹如眼睛永远无法从那堵墙移开。

更可怕的是,卢蒙公司会篡改员工的记忆。

马克的额头被赫莉打伤,下班后,马克得到一张公司的纸条,上面告诉他,他的伤是因踩到投影仪滑倒所致。

表面上,分离手术不过是让员工拥有两套互不干涉的记忆,其实,这给了公司操纵员工记忆的空间。

公司可借此随意控制员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人类社畜就“进化”成了机器社畜。

二、工作迷宫

《离职》是一部美学风格强烈的剧集。

主要体现在构图和色温两个方面。

它的构图对称、工整,多用全景展现几何图形般的画面。

色温则十分阴冷,不像北美风格,反而有北欧之味,剧中的灯光,尤其是工作部分的灯光,几乎全是白炽灯,视野之中没有任何温度。

这既是Apple TV+剧集彰显独特风格的证明(以此区别于Netflix、Hulu等流媒体作品,提升辨识度),也是导演本·斯蒂勒建立个人美学的尝试。

重点更在于,剧集意图借此传达卢蒙公司工作的性质。

生活中的马克,往往驱车或行走在极为对称的环境中,房子、丛林、花坛……都左右各一,没有其他布局。

美,然而单调,寓意马克即使回到私人生活中,他的生命也已被规整得毫无变化可言。

回到公司,剧集往往不考虑叙事节奏,不厌其烦地让员工在公司漫长而曲折的走廊中行走,这种处理,使整个工作区域如同迷宫,员工再怎么走,都身处迷宫之中。

而生活和工作环境统一的低色温,则进一步渲染出员工的机械化和去感情化。

对应这种表达,第二集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情景:

夜晚,马克和妹妹驱车会友,两人不咸不淡地交谈,路边的树影不断以黑暗的图像,交叉掠过车窗,甚至隐隐笼罩两人的人影。

这一场景,仿佛工作的迷宫在马克的记忆中被抽象化,阴暗、全面、无法摆脱,但马克却浑然不觉。足见这份工作、这种分离术,已潜移默化至马克人生的方方面面。

分离,导致更深的融合,甚至占领。

除此,精检部的工作环境还有一个恐怖之处——没有窗,一扇窗户也没有。

这映照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在一堆数据中挑拣出问题数据予以回收。

至于这些数据是什么,回收又代表什么,他们无权知晓。

所以,构图、环境、色温、布局、内容,关于工作的所有,都指向一点,即封闭。

所有底层员工,都被封闭在迷宫中。

三、极端人生

《离职》虽然节奏慢,但也抛出不少具有冲击力的悬念。

如卢蒙公司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性质是白还是黑;公司高层为何没有进行分离术;目前唯一离职成功的员工是否真的回到了术前状态,他离职的过程是怎样;反分离组织和卢蒙的关系是什么……

种种悬念,其核心都是对“极端”的探讨。

首先看公司。

表面看,卢蒙的企业文化温情、宽松,如新员工入职,大家会拍新的合照,吃水果蛋糕庆祝,集体参观“永恒区”(公司文化展示区)。

其实,卢蒙追崇的是对员工的极权统治。

赫莉在离职申请被驳回后,激情暴走试图强行离开公司,结果被管理层请去忏悔。

阴暗的房间、刺眼的灯光,赫莉朗读着公司拟好的忏悔词,被判缺乏感情,重读,还是没有诚心,再次重读……

整个场景并无体罚,但那种对情感的精准要求、对精神的肆意凌虐,处刑感极强,恍然令人想起乔治·奥威尔《1984》中的极权规训。

再看员工。

剧中,每个人选择进入卢蒙的原因不同。

马克,挚爱之人离世,他进入公司,是为了在每天工作的八小时内,完全遗忘这份痛苦。赫莉进入公司,则单纯为了一份工作。

无论何种原因,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入职的一刻起,他们就选择了一种极端人生,完全没有生活,或者完全没有工作。

这种选择,抛弃了缓冲地带和模糊区域,人生当然更锋利,但伤害也随之而来。

2010年,泰国《鬼影》主演爱华灵咸推出了一部爱情片《永恒》,片中,侄子和婶婶互生爱意,事情暴露后,身为富商的叔叔命人以铁链将两人拴在一起。

“既然你们如此相爱,那就永远不要分开吧”,两人狂喜,刚开始日日欢愉,时间一久,便开始各自厌恶,最后竟走到生死伤害的地步。

这一故事,传达的是爱之极端。再深的爱,都要留有空间。

而在《离职》中,恰恰通过分离术制造了完全相反的极端,即不但留出空间,而且让这空间永远横亘在生活、工作之间。

两种不同极端,都导致了人生的悲剧,唯有避免极端,才能让生活回归常态。

所以,如果将你送进《离职》中的未来,你还愿意接受记忆分离吗?

40

作者:admin

链接:http://90998.net/cms/detail/index.html?id=2829

来源:小说天天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生切割术《这部新出的惊悚美剧,也太应景了》

下一篇:人生切割术《这是一部有关打工人的科幻剧》